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无删除_久久AⅤ天堂Av无码AV_99r8这是只有精品视频20_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之一_欧美日韩国产图片区一区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八)

 


疑、見取、戒禁取、邪見四種,除苦受外,與樂、憂、喜、舍四受相應(yīng)。疑與后三見,皆分別起,地獄中無分別惑,所以不與苦受相應(yīng)。欲界的疑,若先作惡行,疑苦集諦等,亦與喜受俱起,喜后無苦故。上界的疑,亦有樂受俱,意地有樂故。二取若緣憂俱見戒,及所依蘊為殊勝能得涅槃清凈法,則與憂受相應(yīng),憂其不速得涅槃故。

身、邊見二,若是俱生的與五受相應(yīng),二見雖然不是五識俱有。但在純受苦處,緣極苦蘊,亦與苦受相應(yīng),以地獄中沒有分別的二見故。分別起的身邊二見,除苦容許與四受相應(yīng),在苦趣中執(zhí)苦俱蘊為我我所,及常見者,與憂相應(yīng),境可憂故。斷見者執(zhí)樂俱蘊,斷亦與憂俱起,恐怕失掉快樂故。分別二見不在五識,及純苦處,故不與苦受相應(yīng)。列(表十八)如上:

(5)別境相應(yīng):十煩惱中,貪、嗔、癡、慢容許與別境五所俱起。與欲等相應(yīng),容易了解,為什么貪等也與定相應(yīng)呢?因為貪等四法專注一境,得有定故。前面在解定心所時說過,非唯緣一境才名定,專注一境亦得名定故。疑及五見六法,各各容許與別境五中四個心所相應(yīng)。疑除勝解,疑不決定,勝解決定,境與行相皆是相違,故不俱起。五見不與慧俱,五見的體即慧,自體不并生,所以不相應(yīng)。

(6)三性分別:十煩惱中,嗔唯不善,不起即已,起必?fù)p惱自他,感不可愛果,現(xiàn)世他世皆名為損故。其余的九種,通善無記二性。在上二界系的貪等九種煩惱,不問俱生分別,定唯無記,由定力所攝伏故。在欲界系的貪等九種,若分別起的,唯不善性攝,一向發(fā)動惡行故。若是俱生起的有二:發(fā)動惡行的亦是不善,因為損惱自他故。余則無記性攝,(唯除嗔、二見定唯無記,余三少分),有其四因:[1]由極微細(xì)。[2]不障善法,善位亦起故,如第七識俱起的四種煩惱。[3]非極損自他,即一分任運而起,不發(fā)業(yè)的貪等。[4]數(shù)數(shù)現(xiàn)行故。這里還應(yīng)當(dāng)知道,俱生的身邊二見,唯無記攝,不發(fā)惡業(yè)。雖然數(shù)數(shù)現(xiàn)起,但并不障礙善法。

(7)界系分別:這十種煩惱,嗔唯在欲界,以唯是不善性故。其余九種,通三界所系。

1、下起上惑:在這通三界系的煩惱中,有上下相起和上下緣別的四種差別。生在下地的有情,倘若末離下地的欲染,則上地的煩惱不會現(xiàn)起;要得了上地根本定的有情,上地的煩惱,不論俱生分別,皆容許現(xiàn)起。(這里所說的起,唯定煩惱,非生煩惱。定煩惱即愛味所得的定等。生煩惱即生在彼地所起煩惱。)

2、上起下惑:生在上地、下地的諸惑,不論俱生分別,皆容許現(xiàn)起。如得第四定的增上慢比丘,妄計為已得第四果,命終的時候,中有現(xiàn)起,既受中有已,即色界身起下邪見,謗釋種無有真實的涅槃,便下墮地獄中。此中有位起謗時,有邪見、無明,或許有嗔,嗔涅槃故,由是可知生上能起下惑。又身在上地,將下生時,必起下地潤生的俱生愛及慢、無明等,亦是上起下惑?!惰べぁ肺迨司淼任恼f生上不起,是依多分義和隨轉(zhuǎn)門說,故與這里所說的上起下惑沒有相違。

3、下惑緣上:下地?zé)溃嗑壣系?,舉四義說明:[1]貪緣上。以欲界系的貪,貪味勝定,求生上地故。[2]嗔緣上。嗔恚親迷滅道,《瑜伽》五十八卷既然說嗔恚憎嫉滅道,以此類推,亦應(yīng)憎嫉離欲地;滅道理深,嗔尚憎嫉,離欲事淺,當(dāng)亦憎嫉,故嗔亦緣上。[3]身邊及慢緣上。我見、邊見、慢三種,總緣諸行,即三界合緣,不觀差別,總則為我我所,起斷、常、慢者,得緣上故。[4]癡、疑、邪見、二取緣上,其義共許,不須理成。諸論中有處說貪嗔慢等不緣上起,皆依粗相說;依別緣說,與這里所說的緣上義,沒有相違之處。

4、上惑緣下:上地?zé)?,亦緣下地,《瑜伽師地論》五十九卷說,生在上地的有情,對于下地有情,恃己勝德,而陵下地,亦起慢故。又總緣諸行執(zhí)我我所,起斷常愛者得緣下故。癡緣下共許不說。疑及邪見、見取、戒取四法,亦得緣下,于欲界佛、世尊起疑惑故。或復(fù)邪執(zhí),得有邪見,撥疑下地苦集理故。得上定已,起彼二取,執(zhí)昔時欲界聞思為勝因故?!惰べぁ肺迨说日f上惑不緣下,是依多分或別緣義說,與此無違。

(8)學(xué)無學(xué)非二門:貪等十種煩惱,在有學(xué)圣者、無學(xué)圣者、非學(xué)非無學(xué)的凡夫三門中,屬那一門攝呢?唯屬第三非學(xué)非無學(xué)。有學(xué)無學(xué)雖然通有漏無漏,但唯善性,貪等染污,故非所屬。

(9)三斷分別:貪等十種煩惱,是染污法,通見修斷,不通非所斷;分別起的貪等唯見道所斷,以行相粗,容易斷故。若俱生起的,唯修道所斷,行相微細(xì),難斷滅故。

(10)緣有事無事:十種煩惱現(xiàn)起的時候,都有親所緣緣的相分,但它所仗托的本質(zhì)則可以是有,可以是無,有本質(zhì)的名緣有事的煩惱,無本質(zhì)的名緣無事的煩惱。

(11)緣有漏無漏分別:貪等煩惱的親所緣緣,雖然都是有漏的,但在所仗托的本質(zhì)境方面亦通無漏;如疑、邪見、無明及與這相應(yīng)而起的嗔、慢等,以無漏滅道為緣時,雖然親所緣的影像相是有漏,但所仗的本質(zhì)則通無漏。故本影二境合說,名緣有漏無漏的煩惱。

(12)緣事境名境分別:貪等緣自地法,親所緣的影像相分似于本質(zhì),名緣分別所起事境,事是體義,即有體境。緣滅道諦,及他地法,名緣分別所起名境,以滅道深遠(yuǎn),地處遠(yuǎn)故,親所緣的影像相分,與本質(zhì)不相似,唯以名言為所緣故。

戊、隨煩惱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3:18
下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3:19

相關(guān)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丙、真正的皈依處 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三種,即佛、法、僧?!惰べ煹卣摗妨木碚f:‘問:皈依有幾種?……答:皈依有三種,謂佛法僧。四緣故,有爾所皈依:一由如來性極調(diào)善故,二于一切種…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奥伞狈鸱ǜ荆瑖?yán)持凈戒,以期三業(yè)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guī),離指見…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九、凈相:修行波羅蜜多清凈之相,《解深密經(jīng)》中說有總別二種,如彼經(jīng)說:‘總說一切波羅蜜多清凈相者,當(dāng)知七種。何等為七?一者,菩薩于此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諸法,見已不生執(zhí)著。三…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四圣諦(一)

      【四圣諦的意義】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ブB’是圣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氖ブB’說四種真理:一者、苦圣諦;二者、集圣諦;三者、滅圣諦;四者、道圣諦。唯…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12]同分彼同分門:‘幾同分?謂五內(nèi)有色界與彼自識等境界故。幾彼同分?謂彼自識空時與自類等故。’什么是同分彼同分?即根境識三,各作自業(yè),名為同分;不作自業(yè),名彼同分。如眼根取色境…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關(guān)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xì)節(jié)(一)

    人死的時候,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離開,在那個時候,錢財、地位、受用都沒有用,唯有正法最有用,可是很多人卻不重視以正法來利益亡者,我看到有些人家里人死后,一處理完尸體就沒事了…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法知識

    耳識八緣:因為生起耳識不需要光明緣。 鼻識、舌識、身識七緣:因為既不需要光明,也不需要空間距離。嗅感細(xì)胞必須直接觸到香塵;味蕾必須直接觸到味塵;身體必須直接觸到觸塵。 意識五緣:除…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人天行果 第一節(jié)? 行 一、皈依三寶 (一)皈依的意義 學(xué)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觀世音菩薩(六)

    《六》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觀音法門很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yè)齊修,修學(xué)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yǎng)、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終都修成了菩提正果,并稱五智如來。佛認(rèn)為:修行人僅僅依靠念誦咒語和觀想曼陀羅,仍然不能達(dá)到即身成佛的境界,還需要五佛禪定代表的五種智…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8日

發(fā)表回復(fù)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biāo)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