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智何分 波水一個 莫昧瓶盆 金無厚薄
性量三三 麻繩蝸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夢宅 幻無所著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大覺圓明 鏡鑒森羅 空花凡圣 善惡安樂
悲愿渡生 夢境斯作 劫業(yè)當頭 警惕普覺
苦海慈航 毋生退卻 蓮開泥水 端坐佛陀
紹云法師:
各位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們:
本人想借著這次因緣,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簡略地介紹一下上虛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跡及其生活特點,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種種嘉言懿行,作為我們后人學佛的榜樣。同時,也想藉此為紀念老和尚圓寂四十周年,獻上一片微薄的心意,以酬報他老人家對我的法乳之恩。由于本人修行很淺,佛法水平有限,若有錯誤或不到之處,還請諸方大德們慈悲指正。
我是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從安徽省含山縣到江西省永修縣云居山真如寺,投靠虛云老和尚求出家的。當年我十九歲,高中畢業(yè)后就離開家里到云居山去。其實,早在十六歲開始,我已瞞著家人給老和尚偷偷寫信,他老人家雖然是海內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親自給我回信。見到老和尚后,他問我為何出家?我說是為了成佛。他老人家聽后很歡喜,隨即收我為徒,并親自為我剃度,取名宣德,號紹云。當年冬月,即去南華寺受具足戒。然后返回云居山常住,隨眾出坡。幾個月后,開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則在常住上聽住持和尚海燈法師講經(jīng)。
老和尚當年一百一十七歲,身高兩米多,雙手下垂過膝,雙目炯炯有神,晚上在煤油燈下看報紙的小字從不戴眼鏡。牙齒三十六只,整整齊齊,沒有缺損,聽他說是九十歲后才再生的。他的聲音非常洪亮,有時在禪堂里講開示,聲音一大,把禪堂里的報鐘震動得嗡嗡作響。老和尚于一九五三年七月到云居山時,山上滿目瓦礫,荒草遍地,只有三間破舊大寮和四個僧人。這是自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九日真如寺慘遭日本軍人炮火,殿堂樓閣毀壞殆盡后,所剩下的一片荒涼景況。
老和尚到云居山后不數(shù)月,已來了五十多人,他們見了老和尚后都不肯離去。老和尚于是向政府申請重建云居山,獲批準后隨即動工。為了生活上能自給自足,便開始開墾荒地,栽種莊稼。我五六年去的時候,已經(jīng)開發(fā)了近一百畝水田地,六十多畝旱地;每年可收水稻六、七萬斤,紅薯和馬鈴薯七、八萬斤。
后來,人愈來愈多,當時常住就規(guī)定,不允許沒有勞動力,不能生產(chǎn)的人掛單。到了五六年底,已住有一百二十多人,開墾荒地二百多畝,旱地一百多畝;每年可收水稻近十萬斤,各種雜糧十多萬斤,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了。
當時,已是一百一十七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場所和開荒的地方巡看,并親自指導,還要接待來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點到禪堂里講開示,八點以后,開始翻閱來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時一天多達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過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親筆回復;若是一般書信,他說明意思,就由我們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點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兩點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約三點半,才起床洗臉。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溫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雙眼,再洗整個面部。他說這樣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視力。洗過臉后,就到佛前禮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時,我們就開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為休息一會,聞打梆聲大眾就往齋堂過早堂了。
當時,山上的生活很艱苦,開發(fā)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為紅薯粗生,收成較多,每年七月份開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紅薯的季節(jié)。而紅薯的葉子和枝干,就是我們的小菜了,有時連蕃薯根和葉也沒有,就只有炒咸鹽,加進稀飯里吃。每天過早堂吃的稀飯,只是一點點的米,混了多多的紅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飯呢?雖然當時師傅們吃飯吃得很多,也只是隨便弄一點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沒有飯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馬鈴薯,放在齋堂里面,要吃藥石的就自己去弄一點,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吃的稀飯和菜,都是由我們從大寮里打的,跟大眾師傅們吃的一樣。如果沒有客人的話,他從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種節(jié)儉簡樸的生活,我們現(xiàn)在想起,還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