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无删除_久久AⅤ天堂Av无码AV_99r8这是只有精品视频20_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之一_欧美日韩国产图片区一区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4)聞法樂意

聽聞正法時,對于說法師和所說正法,有清凈正確的想念外,還必須澄清自己的心念,發(fā)起純正的聞法、意樂,即應該以無雜染心,無散亂心,去聽聞正法。

如《瑜伽師地論》三十八卷《菩薩地力種姓品》說:‘往法師所,無雜染心,無散心,聽聞正法。云何菩薩無雜染心聽聞正法?謂聽法時,其心遠離貢高雜染,其心遠離輕慢雜染,其心遠離怯弱雜染。由六種相,其心遠離貢高雜染。由四種相,其心遠離輕慢雜染。由一種相,其心遠離性弱雜染。謂聽法時:應時而聽,殷重而聽,恭敬而聽,不為損害,不為隨順,不求過失,由此六相,其心遠離貢高雜染。又聽法時,恭敬正法,恭敬說法補特伽羅,不輕正法,不輕說法補特伽羅,由此四相,其心遠離輕慢雜染。又聽法時,不自輕蔑,由此一相,其心遠離怯弱雜染。菩薩如是無雜染心聽聞正法。云何菩薩無散亂心聽聞正法?謂由五相:一者,求悟解心聽聞正法;二者,專一趣心聽聞正法;三者,聆音屬耳聽聞正法;四者,掃滌其心聽聞正法;五者,攝一切心聽聞正法。菩薩如是求聞正法。菩薩何故求聞正法?謂諸菩薩求內明時,為正修行法隨法行,為廣開示利悟于他。’

論文中所說的‘不為損害’,即于說法師不作障礙違緣。‘不為隨順’,就是于聽聞的正法有未了解的意義,或有疑惑,不唯隨順師說,必須以求其悟解的清凈心而真誠請問。若自己于正法義不能悟解,或復懷疑,終不譏誚于師,是為‘不求過失’。這些意義,如《瑜伽師地論》八十四卷攝異門廣說應知。

(三)如理作意

親近善士與聽聞正法的自的,在以所聞法義引起如理作意。因為發(fā)動三業(yè)最初有力的心所是作意,故欲求三業(yè)清凈,必須于所聞正法中所說的應修應斷的善惡法義,與真實非真實的道理,依所聞法理引起如實不謬的作意,此即名為如理作意。有此作意,則知見自能清凈,不起顛倒邪見,而引起如理的正行。

如《法蘊足論》第一卷說‘云何名為如理作意?謂從善士,聞正法已,內自慶慰,歡喜踴躍。奇哉世尊!能說如是深妙正法。佛所說苦,實為真苦;佛所說集,實為真集;佛所說滅,實為真滅;佛所說道,實為真道。彼由如是內自慶慰,歡喜踴躍,引攝其心,隨攝等攝作意發(fā)意,審正觀察深妙自義,如是名為如理作意?!@如理作意總有兩種,即不增益非真實有的作意和亦不損減諸真實有的作意。

如《瑜伽師地論》第一卷說:‘如理所引者,謂不增益非真實有,如四顛倒。謂于無常,常倒;于苦,樂倒;于不凈,凈倒;于無我,我倒。亦不損減諸真實有,如諸邪見。謂無施與等諸邪見行。或法住智如是了知諸所知事?;蛏魄鍍舫鍪篱g智如實覺知所知諸法。如實名為如理所引。與此相違,當知不名為如理所引?!?/p>

常、樂、凈、我四種妄執(zhí),非所知事上真實所有,是愚夫于所知事上不如實知所引起的增益倒執(zhí),故是非理作意。如理作意,是如其所聞正法理而了知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身器不凈,人法無我。于所知事不起四種非真實有的顛倒見,故是如理作意。持戒生天,布施招感大福財,乃至修無漏行可證阿羅漢等,皆真實事,邪見的人,毀謗無有,這是損減真實有的非理作意。聽聞正法的人,于布施持戒等有果報的真實事,如正法理思惟信受,不損減為無、是名如理作意。

‘法住智’,即如佛所說法義而無倒了知,如《瑜伽師地論》卷十說:‘云何以法住智?謂如佛施設開示,無倒而知?!?/p>

‘所知事’,即不凈、慈愍、緣性緣起、界差別、阿那波那念、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等,于這些事理能正了知,是名如實了知。廣如《瑜伽師地論》二十六卷《聲聞地》所說。

‘出世間智’,即如理智,此智住有學位名為清凈,住無學位名善清凈。此出世間于所知諸法,能親證真實,故名‘如實覺知’。

‘所知諸法’,即色心心所等有為無為法。如前第一章已說。如上所說兩種如理所引,是名如理作意。學佛的人,應依教奉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6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7

相關推薦

  • 觀世音菩薩(六)

    《六》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觀音法門很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yè)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yǎng)、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八)   疑、見取、戒禁取、邪見四種,除苦受外,與樂、憂、喜、舍四受相應。疑與后三見,皆分別起,地獄中無分別惑,所以不與苦受相應。欲界的疑,若先作惡行,疑苦集諦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十二因緣(二)

    (8)、愛: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對于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因為有了受就有‘愛’,對這個受染著、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讓它看東西,肯定它受不了,會覺得很辛苦。眼睛整天愛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名義 不定心所有四個,即悔、眠、尋、伺這四個心所,于識、界、性等皆不定故,所以得名不定。不像遍行的觸等定遍諸識,以悔等四法,唯第六識中有,余識皆無;亦不如別境的欲等定遍諸地,…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六)

    (十)穿新衣 穿新衣服,特別是穿名牌新衣服的時候,可以念誦咒語:嗡梭巴哇悉朵沙爾哇達摩梭巴哇悉朵吭。即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意思。同時觀想衣服也是空性,然后從空性當中產生一個供品的種子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四念處

      在佛教中,一般解脫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處與八正道。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為什么把它稱為四念處觀呢?因為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學佛者要學習佛法,首先就得認識三寶、四圣諦及十二因緣。根據(jù)經(jīng)典的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就是觀這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七) 四、佛說三科的意趣 如來說蘊、處、界三科的意趣,經(jīng)論中說有多種,這里且舉《俱舍論》所說的三義,如該論界品頌說:‘愚根樂三故,說蘊處界三?!@就是說,世尊說三科法門的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四、辨相:布施等十種波羅蜜多之所以得名波羅蜜多,是有一定的因緣條件的,否則普通的善心凡夫和修解脫行的二乘人,也能修行布施持戒等,是否也可以稱他們所行所作就是波羅蜜多呢?不能,這些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奥伞狈鸱ǜ荆瑖莱謨艚?,以期三業(yè)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guī),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