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无删除_久久AⅤ天堂Av无码AV_99r8这是只有精品视频20_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之一_欧美日韩国产图片区一区

佛教基本知識

七、于食知量,《偷伽師地論》第二十一卷說:‘云何于食知量?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以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驕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于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饑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穩(wěn)而住。如是名為于食知量?!紦袷常从谶M食時,以正智慧觀察段食的受用、變易、追求、防護等過患,深生厭惡,發(fā)出離想,然后吞咽。倡蕩,就是與女人共為嬉戲、歡娛、受樂、倡掉、縱逸。不為倡蕩食,即不為欲貪所引、淫逸所引,諸惡不善尋思而食所食。不為驕逸食,即不為無病、少壯、長壽等驕逸而食所食。不為飾好食,為不為沐浴、理發(fā)、妙香涂身等而食所食。不為端嚴食,即不為著種種上妙衣服、種種花鬘等莊嚴具莊飾其身而食所食。為身安住食,即受食時如是作念:‘我今受此所有飲食,壽命得存,當不夭歿;由是因緣,身得安住,能修正行?!癁闀褐С质?,即遠離有罪有染等追求飲食的方法,僅為暫時支持色身的安住,以正法追求飲食;既獲得已,亦不染愛耽著而食其所食。為攝梵行食,即為令有力斷除惡法,堪任修行善法,迅速獲得三摩地,由是有力有能、得所未得、證所未證,如是名為攝受梵行而食所食。為斷故受食,即由過去食不知量,食所非宜,及不易消化等食物,由此因緣,于其身中引起種種疾病苦受;為欲息除由食物引起的疾病苦受,隨順醫(yī)師所說而食醫(yī)藥及相宜食物:由此能斷除已生疾病,及其疾病所生苦受。如是名為斷故受食。為令新受當不更生食,即由現(xiàn)在安樂無病,氣力充足,食諸食時,不過量食,不食于己身所不相宜的食物,如是就不會由飲食更引起新的苦受,是名為令新受當不更生而受諸飲食。為當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隱而住食,即于適宜飲食知量食已,壽命得到生存長養(yǎng),是名存養(yǎng);消除饑瘦,氣力充足,是名為力:斷除苦受,新受不生,是名為樂;以正法追求飲食、不染不受等,是名無罪;受食以后,身無沉重,有所堪能,修善斷惡,令心速得三摩地等,是名安隱而住。如上所說,由正思擇食,不為倡蕩食,乃至為當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受諸飲食,是為于食知量。廣如《瑜伽師地論》二十三卷所說應(yīng)知。

八、初夜后夜常勤修習(xí)覺寤瑜伽,《瑜伽師地論》二十四卷說:‘復(fù)次,初夜后夜常勤修習(xí)覺寤瑜伽者,云何初夜?云何后夜?云何覺寤瑜伽?云何常勤修習(xí)覺寤瑜伽?言初夜者,謂夜四分中過初一分是夜初分。言后夜者,謂夜四分中過后一分是夜后分。覺寤瑜伽者,謂如說言:于晝?nèi)辗纸?jīng)行宴坐,從順障法凈修其心;凈修心已,出住處外,洗濯其足,還入住處,右篳而臥,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至后夜分,速疾覺寤經(jīng)行宴坐,從順障法凈修其心?!皇菑乃咧行延X的意思,修習(xí)覺寤瑜伽,是說修行者在入睡前必修習(xí)警策醒寤的覺起想,才能及時醒覺而免于耽誤用功。佛法中晝夜各立三時,印度古代世俗晝夜各立四分;此依世俗,以夜三時略分為四分,名夜四分。從日出時到日沒時為晝?nèi)眨嗉匆箷r。夜四分中最初一分名夜初分,中間二分名夜中,最后一分名夜后分。論中義顯從初向后齊至中間,故名過初一分。從后向初齊至中間,故名過后一分。所說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等,顯示由正念正知二緣,即得成就無染污心而近習(xí)睡眠:由正念故,于善所緣攝斂而臥;由正知故,于善所緣,若心退失,起諸煩惱,便能迅速的正確了知;由住光明想(《瑜伽論》十一卷說三種光明:一治暗光明,二法光明——如理思惟法義,三依身光明。)及思惟起想,即無深重的睡眠纏縛,由此二緣,便能及時覺寤,起不過時。宴坐即加趺坐。障礙法即五蓋,順障法即凈妙相等。凈妙相順貪欲蓋;嗔恚相順嗔恚蓋;黑暗相順昏沉睡眠蓋;親屬國土不死尋思,順掉舉蓋;追憶昔時戲笑等,順惡作蓋:疑三世等,順疑蓋。于此等順障法,在經(jīng)行宴坐中修不凈觀等而對治諸蓋,是為凈修其心?
。廣如《瑜伽師地論》二十四卷所說應(yīng)知。

九、正知而住,《瑜伽師地論》第二十一卷說:‘云何正知而住?謂彼如是常勤修習(xí)覺寤瑜伽已,若往若來正知而住,若睹若瞻正知而住,若屈若伸正知而住,持僧伽胝(大衣,即通常所說的祖衣)及以衣缽正知而住,若食若飲若啖若嘗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臥正知而住,于覺寤時正知而住,若語若默正知而住,如解勞睡時正知而住,如是名為正知而住?!从谕鶃碚岸玫龋撬鶓?yīng)住等,非所應(yīng)住等,能正了知,不犯軌則威儀,如是住心,是名正知而住。廣如《瑜伽師地論》第二十四卷所說應(yīng)知。

十、樂遠離,遠離主要的有兩方面:(一)是身遠離,即不與在家及出家眾,共相雜住,獨一無侶,住于阿練若(寂靜處)或空閑室,或樹林下,或山谷巖穴,或空回家間等處,是名身遠離。(二)是心遠離,即遠離一切染污無記所有作意,修習(xí)一切其性是善,能夠引發(fā)定地作意,及定資糧加行作意,是名心遠離。修習(xí)這兩種遠離,必須修習(xí)四圣種才能使身心得到清凈。四圣種就是:(一)衣服喜足圣種,即于隨其所得的衣服喜足少欲。(二)飲食喜足圣種,即于隨其所得的飲食喜足少欲。(三)臥具喜足圣種,即于隨其所得的臥具(床單等)喜足少欲。(四)樂斷樂修圣種,即愛樂斷除煩惱,愛樂修行圣道。喜足,即于所得的衣服飲食臥具,無論為少為劣,心皆知足。少欲,就是無大欲,即于所未得的衣服飲食臥具,不求妙不求多,不希望追求,是為少欲。此四圣種皆以無貪為體,為對治四種愛故,世尊為求解脫行者說四圣種,即于衣服喜足,對治衣服愛;于飲食喜足,對治飲食愛;于臥具喜足,對治臥具愛:樂斷樂修,對治三界有見和無有見愛。此四法行,能生眾圣,故名圣種。修解脫行的人,依此修習(xí)的增上力,即能為堪任修持圣道的所依器。修習(xí)遠離的詳細意義,應(yīng)參考《瑜伽師地論》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第三十卷,及《俱舍論.分別賢圣品》。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05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06

相關(guān)推薦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yīng)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一) (三)緣境:八識從三種所依生起現(xiàn)用,對于所緣的境界,各有寬狹。眼緣色,乃至意緣法,第七緣第八,第八緣三類境。眼緣色境,是緣青黃赤白等顯色,不緣長短方圓等形色。以前五識…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六度(下)

    出世間禪定、就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三乘圣人所修所得的禪定。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得證滅受想定,受想已經(jīng)滅了,第六意識已不起作用。這種定力能斷除三界之內(nèi)的見思二種煩惱,能破除我執(zhí),沒…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不生不滅:第一個特點,就是它永存,既沒有開頭,也沒有結(jié)尾。因為它正是萬事萬物的源頭。因為永存不滅,所以它真實。而世間的一切法,都是有生有滅的。生和死的概念,在世間法里,本來就是對立…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一般學(xué)佛的行人,從努力修行,至因緣成熟時,就可覺悟證果。在佛教的證悟中,可分為小乘的果位與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薩的果位稱為‘地’,菩薩十個果位稱為十地…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六度(上)

    度也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種從煩惱到覺悟、從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在家居士如何學(xué)佛?

    在家居士 如何學(xué)佛? ? 走過許多道場,參加多場法會,聽過不少開示,你是否會有種感覺:這樣的行程要走到什麼時候? ? 曾經(jīng)聽過道友問:超渡法會要參加到什麼時候?這樣的疑問普遍存在佛…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菩提 佛位圓證二轉(zhuǎn)依果,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證的無漏智,涅槃是所證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顯得。 菩提是轉(zhuǎn)有漏雜染的八識而成的四智相應(yīng)心品:(一)大圓鏡智:此智為一切現(xiàn)…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人生八苦簡述

    投身為人實屬六道輪回中之幸事,更甚之方便可以聞之以如來正法,依教如實修行,即身成就,如此之言則實為人身難得。 雖然人道之眾生有幸為多生善業(yè)之福報,但是,人道之中同樣避免不了苦難與痛…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10月28日
  • 佛法知識

    菩薩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個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妙覺兩個位次。 第三轉(zhuǎn)法?輪的唯識經(jīng)典,又把這五十二個位次分為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見…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fā)表回復(fù)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