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為清楚起見,凡解釋心經(jīng)原文的句子之前,都加一個記號“○”,以示區(qū)別。)
般若:讀作“bō rě”,意思是成佛的智慧,不但與世間的智慧不同,而且也與小乘的菩提不同,所以經(jīng)常用般若這個音譯的詞,以示區(qū)別。
菩提:單是小乘解脫的智慧不能叫做般若,只能叫做菩提。菩提涵蓋的意思較廣,包括三個方面:
1、聲聞菩提:即苦集滅道四諦法所宣說的解脫智慧。
2、緣覺菩提:即十二因緣法所宣說的解脫智慧。
3、佛菩提:即大乘菩薩道六度、十度、四攝、十力、四無畏等法所宣說的成佛智慧。般若僅指佛菩提,即成佛的智慧。
智慧:如果說智慧,就有三種之別。
1、一切智:小乘解脫道的智慧,包括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一切智細(xì)分有十智:世俗智、法智、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他心智、盡智、無生智。
2、道種智:菩薩成佛之道的智慧,包括根本無分別智、后得無分別智。
3、一切種智:已經(jīng)成佛的圓滿智慧。
波羅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也就是達(dá)到解脫生死、并圓滿成佛的彼岸。
心經(jīng):關(guān)于心的經(jīng)典。《心經(jīng)》雖短,但凡夫、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的心都講到了。真心、妄心也都說明了。
心:是精神作用的總稱。每個眾生的心其實只有一個,但為了讓學(xué)佛的人了解心具有的不同的功能,首先把心分為真心,妄心兩種。真妄最基本的區(qū)別是,真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真心不分別六塵萬法,而妄心必然分別六塵萬法;真心可以持身、持種,妄心不能持身、持種。
一切唯心造,萬法唯識
心有八種不同的功能,以其功能的不同,分別為八識。其中第八識是真心,其它七識是妄心。由第八識出生第七識,由七、八兩個識和合再出生第六識,然后六、七、八三個識和合再出生前五識,再由八個識和合,輾轉(zhuǎn)出生世間、出世間的一切法。所以說,一切唯心造,萬法唯識。
百法:佛法把世間、出世間的一切法,即世間的萬事萬物,概括為一百個法。這一百個法,前九十六個法是有為法,后六個是無為法。
有為法:就是有功能、有作用的法,比如水能喝、耳能聽、識能分別等等。有為法依有漏無漏,即有無煩惱,分為兩種,即世間的有漏有為法和出世間的無漏有為法。所有的有漏法,都必須依靠無漏法的配合,才能運作。
無為法:就是無功能、無作用的法,比如無余涅盤,只是一種第八識獨存狀態(tài)的表述,再如不動無為,也只是四禪境界的表述,都只是一個名詞而已。無為法既然無功能、無作用,當(dāng)然也不會有煩惱,故也叫無漏無為法。
下面一句一句講《心經(jīng)》:
○觀自在:講真心與妄心的和合并行。欲界的眾生,是八識心王和合在一起來運作的,以我們這個能觀的妄心,去觀照另一個本來就自在的真心。
觀:是在定中用般若智慧觀察、觀照的意思,有能觀、所觀兩方面。在這一句里,能觀的是妄心,不自在;所觀的是真心,自在?;蛘哒f,妄心能觀卻不自在,真心不能觀卻自在。觀是重要的修行法門,所以修行作觀是妄心的事,真心既不作觀,也不須要修行。
○自在:是所觀,即被觀的對象。真正自在的有兩個。一個是真心,即眾生的第八識,不包括前七識;一個是佛心,包括八個識,因為成佛以后,八個識都自在,每個識都能圓滿獨立地運作。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有情是眾生的別名。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使眾生能夠覺悟。覺悟什么呢?覺悟一切眾生皆有真如佛性,悉能解脫一切生死煩惱,悉能最終成佛。
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名號,就像我們也可能有幾個不同的名字一樣。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真心,能夠現(xiàn)前用妄心觀照真心的菩薩,就是能觀自在的菩薩。為什么這里不用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是要觀察世間眾生的心聲、尋聲救苦的,而《心經(jīng)》所說的觀察,不是用來觀察別人,而是用來觀察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