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无删除_久久AⅤ天堂Av无码AV_99r8这是只有精品视频20_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之一_欧美日韩国产图片区一区

佛法知識

無始無明:什么是無明?無明就是對無我的真理以及法界實相不了解、不知道,沒有智慧的光明。

一念無明,就是不了解、不知道小乘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即一切萬法,剎那變化,沒有不變的自我;唯有涅盤,永無煩惱。

無始無明,就是不了解、不知道大乘的一實相印,又名諸法實相印,即一切萬法,之所以能生生滅滅,是因為有一個一切萬法得以產生的總根源不生不滅,那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含藏著無量無邊的種子——潛在的功能,所以在因緣和合的時候就能出生并住持一切法。眾生無始以來,對此懵然無知,故謂之無始無明。但無始無明并不障礙解脫,只障礙成佛。所以說到十二因緣,就有大小乘之區(qū)別。

二、行:就是身口意三業(yè),或善惡無記三業(yè)。由于無明,就不可避免地造作種種業(yè)行。眾生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就是這樣的。活得很盲目、很無奈,全都被無明所推動。無明是造業(yè)輪回的原動力,所以斷除了無明就能解脫。

三、識:對這個識,我們要分開來講。

1、先說小乘,這個識指六識。上一世種種業(yè)行,匯集成一種強大的慣性,死的時候也不甘心死亡,由此出現了中陰身。中陰身的六識延續(xù)強大的無明業(yè)力,去尋找未來世之父母。一旦投胎,中陰身即滅,六識隨之亦滅。引生了一個新的生命,下一世開始了,又有一個全新的六識。

2、再說大乘,這個識指第八識。上一世種種業(yè)行所匯集成的強大的慣性保存在哪里?只有一個地方,就是第八識。因為只有第八識有這個功能,即持種的功能。故第八識也叫持種識。只有這個第八識帶著種子入住胎中,才會受孕,形成受精卵。當然,第八識入胎,是因為執(zhí)行了第七識的入胎指令,跟隨第七識而入胎的;而第七識的入胎指令,不僅是因為審查了第六識對未來父母的識別,更因為第七識受制于上一世種種業(yè)行所匯集成的強大的慣性——業(yè)力。

四、名色:名,指精神;色,指物質。名色,即身心的和合體,生命最初形成的時候,就指受精卵。受精卵位的心,只有七、八兩個識。小乘不說第七識、第八識,說到第七識時,都說意根,所以受精卵位名色之名,就只有意根。在胎中漸漸長成五根,名色之色就具足了。為什么叫名色?因為從入胎到出胎,胎兒經歷了一個迅速長成的過程,五蘊或十八界的功能雖然具足了,但并不完善。為區(qū)別于出胎以后的五蘊或十八界,所以在胎中,就稱其為名色。

五、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已經有了觸塵生識的作用,也就是六塵能夠入根、入識,十二處、十八界已經基本具足了。這是胎兒大約四個月左右的時候。由于六根觸六塵生六識,名色中之名,這時也具足了。雖然具足了,然還非常稚弱,胎兒常處睡眠之中,然亦有睡醒之時,故開始有胎動現象。

六、觸:胎中雖已有觸,但所觸的六塵境界極其有限,所以這里的觸,主要指初出胎以及出胎以后六根對六塵的接觸,這個觸,貫穿出胎到死之前的全過程。當然也包括五遍行心所的觸心所。因為七、八兩個識恒存,此觸心所也恒存,前六識的觸心所,則隨其識之生滅而生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7
下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8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四、心不相應行法 (一)名義 第四位心不相應行法。心即八識心王,行是遷流義、造作義,通指一切有為法,在五蘊中即是行蘊。行蘊有二:(一)相應行,即遍行等五十一個心所法,與心王相應隨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出離與虔誠(二)

    生起出離心,并不須要剃光了頭到廟里去——對某些人這是個好方法,但現代生活已經變得太復雜了,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可能那樣做。隨著世俗生活愈來愈復雜,精神生活就愈來愈墮落。佛陀曾經說過,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末學手淫五年,早有戒淫之心,但和許多人一樣,斷斷續(xù)續(xù),戒了又破,在這反反復復中,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頗有心得與體會,并有所成效(已半年未犯),現拿出與大家…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三法?。ǘ?

    二、諸法無我: 所謂‘法’就是東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個時候,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存在,稱為法。‘諸法無我’告訴我們在世間的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所以佛說‘無我’?!T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錯過無常

    我們可以從觀察事物明顯的外觀與實際狀況,例如頭發(fā)、指甲、牙齒與皮膚等,去了解它們本質上都是不穩(wěn)定、不可信賴的與不凈的。這是一種方式。如果我們加以研究,就能嚴肅地看待與認識它們,了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法知識

    五利使:相對于五鈍使(貪嗔癡慢疑)鈍且難斷而言,利且易斷,故名五利使,即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其中,我見、戒禁取見,與三縛結相同,而邊見、邪見、見取見三者,其實就是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七) 修道所斷惑,雖然有八十一品的差別,但約其惑體來說,欲界起貪嗔癡慢四種煩惱,色界與無色界,各起貪癡慢三種煩惱,總合三界只有十種煩惱。故《俱舍論.分別隨眠品》中,說此修惑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二)

    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不過,即使證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隨順眾生。蓮花生大士曾云:“縱使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也即是說,見解要開放、高妙,但行為一定要保守、謹慎。 開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十二因緣(三)

    二、緣起: 一切諸法都依托眾緣和合而生,緣盡則散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眾緣和合時我們就以為它生,因緣散了我們就以為它滅,故名緣起。緣起是指在因緣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四念處(二)

    二、受念處: 受念處是觀察六根與外境接觸時身心所產生的感受。它可分為身受:苦、樂、舍受;心受:憂與喜受,共五種。 身念處中的身體我們可以看到,但很多人對受念處中的感受是不知不覺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