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緣起:
一切諸法都依托眾緣和合而生,緣盡則散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眾緣和合時我們就以為它生,因緣散了我們就以為它滅,故名緣起。緣起是指在因緣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種原理、法則。
三、緣生:
因緣成熟,果報(bào)生起,稱為緣生。緣生是指緣起法中所生之法,它是一種果報(bào)。
四、緣生法之共同性:
(1)、無主宰:凡是因緣所生之法,都沒有主宰者。我們以為事間的一切東西,總是有個主人,有個主宰者,這是一種執(zhí)著。十二因緣告訴我們沒有作者,沒有主宰者,那是因?yàn)槲覀儫o明、無知,產(chǎn)生了種種造業(yè)的行為,因而促使我們?nèi)胩ギa(chǎn)生識?,F(xiàn)在讓我們來看這個識,識是由誰主宰?它沒有人主宰,只不過是無明和行的產(chǎn)物。比如一粒種子,放入泥土中,加上陽光、水份與泥土,就發(fā)芽生長,這其中沒有主宰者。
(2)、無作者:無明緣行,行緣識;即是無明生起行,行生起識。這當(dāng)中無主宰。這其間也沒有作者,就是無明作行,行作識,識作名色。從十二因緣來看,造業(yè)者是愛與取,那是因?yàn)槊曰蠖鞓I(yè)。迷惑的‘受’、‘取’并非我,故說無作者。
(3)、無受者:在十二因緣中只不過是識、名色、六入,觸、受在作用,這其中并沒有人在受果報(bào);我們總以為有一個‘我’在受果報(bào),這是不對的;那是識、名色、六入,觸等種種法在受果報(bào)。比如說:有一間亞答屋被火燒,難道是它在受果報(bào)嗎?不是的。它是亞答屋的葉子,里面的木材等東西,因?yàn)榧訜?,就燃燒起來;它燃燒后就滅了,里面沒有受果報(bào)的亞答屋。由亞答葉、木板等材料組成一間被我們稱為‘亞答屋’的東西;同樣的,由識、名色、六入、觸、受形成一系列活動,我們把它稱為‘眾生’,實(shí)際上沒有一個實(shí)體的‘眾生’在受果報(bào)。
(4)、無自作用:十二因緣當(dāng)中,沒有一個因緣可以自己作用,必須依靠其他的因緣。好像我們的六根從胚胎來,胚胎從‘入胎的識’來,識從業(yè)報(bào)來等等,所以每一個都是靠其他的因緣生起,它不是自己在作用。
(5)、從因生:因?yàn)椴皇亲宰饔茫矝]有作者在做,故從因生。
(6)、不自在:十二因緣的流轉(zhuǎn),是令我們不自在的;因緣的相生相滅,不是我們所需所要。甚至于這個愛、取也是因?yàn)檫^去的引發(fā)來的,里面并沒有一個我要愛、我要取。
(7)、托眾緣轉(zhuǎn):十二因緣中的任何一支都不可以單獨(dú)產(chǎn)生作用,它要依靠眾多因緣引發(fā),才能轉(zhuǎn)來變?nèi)?,所以說它需要托眾緣轉(zhuǎn)。
(8)、無常、苦、無我:十二因緣中的每一支都是無常,如果它不是無常,就會保持不變,不必依眾緣生;如果它不是無常,也不會促使其他法的升起。因?yàn)闊o常生滅,才會有不同的東西相續(xù)生起。因?yàn)闊o常故苦,苦就是不自在,不自在故無我。如果有人說:我要舉手就舉手,我要作什么就做什么;但這十二因緣的流轉(zhuǎn)我不能舍棄,故那并不是屬于我。如果是我,我要對你起嗔心,現(xiàn)在就可以嗔,但是如果是十二因緣,我要它嗔你,還要依眾緣使它嗔才行,所以我要依種種因緣才能起嗔心。又比如我要你現(xiàn)在對母親起嗔心,因?yàn)闆]有嗔的境,故嗔心生不起。我們對這十二因緣的流轉(zhuǎn)不能做主,故它不是我。
(9)、性空:在十二因緣的流轉(zhuǎn)中,每一支都沒有自性,沒有自體,皆是因緣相生相滅,故說其本性空。我們聽到‘空’,千萬別誤會是什么都沒有。所謂性空是:我們所知的一切,沒有真正的自體,不實(shí)在,它的本性是空的,稱為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