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无删除_久久AⅤ天堂Av无码AV_99r8这是只有精品视频20_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之一_欧美日韩国产图片区一区

五蘊(二)

三、五蘊簡表:

 

┌色--色法------物質的活動

├受 ┐

五蘊:-┼想 ┼--心所法 ┐

├行 ┘      ├-精神的活動

└識-----心王 ┘

四、詳談五蘊:

(一)、色蘊:

色蘊的意義:色是有質礙,占有一定的空間,久后會變壞。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質,以及一切物質的活動現(xiàn)象。比如:礦物是物質,它肯定是屬于色蘊;但是聲音,并非物質,是物質所震動的現(xiàn)象,故它也屬于色蘊。

古代印度人把世間的物質,分為四種性質稱為四大。色是由四大種造,一切物質皆具四大種。所謂四大既是:一者、地大--堅硬性之元素;二者、水大--流動潮濕性之元素;三者、火大--熱暖性之元素;四者、風大--輕浮流動性之元素。以現(xiàn)代科學的觀點來看,此四大是指物質的三態(tài)以及熱的能量:地大--物質的固態(tài);水大--物質的液態(tài);火大--熱的能量;風大--物質的氣態(tài)。故四大并非指地、水、火、風,它是指物質的四種性質,只是用地、水、火、風做代表罷了。經綸上說每一種物體都具有四大,比如說海水,它具有水大多,地大、火大、風大少。如果海水加熱,它的火大就增加了。又比如說一塊石頭,它的地大多,水大、火大、風大少。如果石頭冷的話,火大少;石頭熱的話,火大就多。

佛教對物質的分類比較注重直覺的分析,既是我們的感官接觸物質時,直接的了解它,并非像研究物理、化學那樣,用各種儀器來研究,發(fā)現(xiàn)、明白里面包含何種元素,佛教對這些不太注重。它著重于指導我們認識物質和心之間的關系,所以佛教是以物質的活動與精神的活動,在心與境的互相作用上,作了一個很特別的分類方法,既是將色法分為內色和外色,內色有眼、耳、鼻、舌、身五種;外色有色、聲、香、味、觸五種,合稱為五雙色。

內色     外色     產生的知覺

眼根-----色塵-----眼睛看到顏色

耳根-----生塵-----耳朵聽到聲音

鼻根-----香塵-----鼻子嗅到香味

舌根-----味塵-----舌頭舔到味道

身根-----觸塵-----身體接觸到東西

談到五雙色,那就要講到‘根’,我們經常說六根清凈,六根不凈,那六根是指什么呢?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六根所對的境稱為六塵,既是色、聲、香、味、觸、法。其中意根和法塵的一部分是屬于心法,既是法塵可分為兩部分:一者、心法;二者、色法--法處所攝色。佛法中把物質(色法)分為五雙色和發(fā)處所攝色,共十一種。

(二)、受蘊:

‘受’是內心領納所緣的境界的心所生法。內心領取納受外境,生起一種心念,它會對順、逆的外境產生三種不同的感受,既是苦、樂、舍(不苦不樂)受,稱為三受。

1、苦受:領納逆境,身心逼迫,刺激太強,身心感受到苦。

2、樂受:領納順境,我們所喜愛的境,身心適悅。

3、舍受:領納中庸性的境,身心處在不苦不樂的感受。

(1)、受的來源:我們凡夫的感受與所知的一切皆從六根而來。

1、眼根所生受--眼睛看到色彩的明暗,并非看到東西,它是看到光線(物體表面之顏色所反射之光)。好像你觀看電影,看到的是光線,光線告訴你電影里面有一個‘李小龍’,而你看到的是光線,看不到‘李小龍’。同樣的道理,現(xiàn)在大家坐在大悲殿里,看到的是佛像的顏色(即光線),并不是看到佛像。眼睛對顏色有三種感受,比如說光線很刺激,它直射到你的眼睛,你想都不必想,眼睛馬上閉起來,當時眼睛在受苦;如果當時的光線很柔和,看了很舒服,那就是眼睛受樂;如果光線沒有什么作用,你沒感覺到什么,這時的眼睛是處在不苦不樂受(舍受)中。不同的眾生對顏色有不同的愛好,碰到所喜愛的光線,就感覺樂受;人類喜愛柔和的青色和藍色,眼睛看了很舒服;如果很暗的顏色,眼睛看不清楚,就會很辛苦。同樣的,我們看到強烈的光線,眼睛感覺的刺痛,那時的眼睛在受苦。

2、耳根所生受--耳朵聽音調的高低,以及聲量的大小。如果音調太高、聲量太大的話,它受不了,苦死;耳朵聽到和諧的聲音受樂;如果沒有聲音,耳朵就處在不苦不樂的狀態(tài)。

3、鼻根所生受--鼻子是嗅香、臭的味道,而香、臭又分為濃烈與清淡。如果味道很濃重,我們一聞,鼻子就塞住,它抗議受不了--苦,如果聞到好味道,鼻子就很舒暢,它受樂。

4、舌根所生受--舌頭舔到味道,會生起苦、樂、舍三種感受。

5、身根所生受--身體接觸到東西,也會生起苦、樂、舍三受。

6、意根所生受--意所知的是我們的法塵,也就是心念。我們的心里念:do、re 、mi、fa、so,或是念:一、二、三、四、五,這就是心念。我們的意識對這些法塵會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念:一、二、三、四、五會辛苦嗎?不會,如果從早念到晚,那‘意’就會受不了,覺得很辛苦;我們做不到的事情,想不通的道理,絞盡腦汁,還是想不透,那‘意’就很受苦。如果我們不讓意根起心動念,它會覺得無聊,很苦,我們稍微讓它動一動,它就樂了。這些都是從六根所得來的受,它發(fā)生在心、境接觸的那一剎那,心、境接觸一過后,它就不存在了。比如現(xiàn)在我用燈光照你的眼睛,它受刺激,既是受苦;如果把燈關了,那苦就沒有了。

我們還有思想上的憂授與喜受。憂受是擔心、憂慮種種的事務;喜受就是對事務產生快樂的心情。憂受與喜受是一念一念的心,心心相續(xù)而產生,并非由六根而來。比如你想起一件快樂的事情,你內心很快樂,這就是喜愛??唷?、舍三受是六根‘接觸外境后’,加上煩惱而生起的感受,所以憂、喜是煩惱,苦、樂、舍不是煩惱。

色蘊有形狀,可看到,它很重要,被列入五蘊中是理所當然的,那受蘊呢?它之所以也被列入五蘊,是因為我們的六根無時無刻都跟六塵接觸,既是眼、耳、鼻、舌、身、意念念都在受的作用中。比如你們坐在這里,屁股坐著座墊就有受了;皮膚接觸空氣,空氣熱一點,冷一點你都在受;耳朵聽我講話,從擴音機里發(fā)出來的聲音,你也在受;眼睛看投影機所放射出來的燈光,你也在那兒感受。當時的眼睛與耳朵都在受苦、受樂,所以我們的六根無時無刻都在受苦、受樂當中,它的作用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一覺醒來就在感受,甚至在睡夢中也是如此。因為凡夫對這個受的作用不知不覺,而佛陀覺悟到這個受的作用力非常強大,沒有一刻停止過,只要你一知道有事情發(fā)生,心念在動,就有受在作用,這個感受很重要,故被列入五蘊之中,占著重要的位置。

受蘊是無量無數(shù)相續(xù)不斷的受心所集為一聚。這個受心所是無量無數(shù)剎那生滅的苦、樂、舍三種感受,它們生生滅滅不已,稱為受心所。

(三)、想蘊:

六根與外境接觸,內心構畫出種種外境的相狀,對外境起決定的心理,并且安立種種的名稱,既是所謂名相的安立。這個名相是眾生主觀的安立,而在這名相中執(zhí)著有一個實有的個體。我們以‘山’來做例子,眼睛看到一堆沙土,就看到‘山’的這個形色,那個顏色的形狀多次的出現(xiàn)在眼前、過后,心確定有‘山’的形相存在,認為實在有這樣的東西,就開始構畫種種相狀。接著給此相狀的物體名字,稱它為‘山’。過后卻顛倒過來,不知道‘山’的實體,是因為有這樣的形狀,我們把它稱為‘山’罷了。從此以后,我們一件到這樣的形狀,就執(zhí)著生起‘山’的‘想’,這就是所謂的想蘊。所以這個想蘊并不是一次得來,而是累積了多次的經驗后得到的。在舉一個例子:當一個人出世后,沒有看過下雨,母親把他抱到外面,看到雨水紛紛落下,他根本不知道那是‘雨’,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回事,看了又看,慢慢的就認定世間有這樣東西,會從天上掉下來,后來他從大人那兒學習到那是‘雨水’,結果以后他就執(zhí)著,認為這個世間真的有‘雨水’,這就是想的作用。

想蘊跟受一樣,也是從六根而來。眼睛接觸的境所生的這個想,既是顏色的相貌,稱為色相;耳朵分別聲音的相貌;鼻子分別氣味的相貌;舌頭分別味道的相貌;身體分別接觸的相貌,那么我們的意則分別心念想的相貌。這些種種的相貌都是我們內心把它構畫出來的。這個想與受一樣重要,因為只要我們在受的同時,我們的意識--心,就來回不停地在六根那兒作想,由這個想我們分別外境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所以說一切的語言都是想的念念作用,只要心中有語言的活動,就是想蘊的作用。甚至不出聲,眼睛一打開來看到景物,耳朵聽到聲音,想蘊就告訴我們那是什么。比如你聽到蟲叫聲、車聲,都能確認那是蟲叫聲或車聲。如果第一次聽到車聲,你可能會被嚇死,因為從未聽過,太可怕了。不過,多聽幾回后,就構畫出車聲的形狀--聲相,以后一聽到那個聲相,就給它一個名稱,稱為車聲,這就是所謂的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看、所聽到的事事物物,過后心中區(qū)別它們,那一樣不是由想得來的?所以‘想’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它也被列為五蘊當中之其中一蘊,稱為想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49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0

相關推薦

  • 地藏王菩薩靈感錄

    劉君信佛感應記 嘉義北岳殿地藏王菩薩靈感事跡 大病得救 讀地藏菩薩本愿經靈感記 唐若蘭女士刻地藏十輪經自述靈感 痹疾感夢勿藥記 刺血繪像靈感 地藏菩薩靈感記 地藏觀音靈感記 地藏菩…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七、于食知量,《偷伽師地論》第二十一卷說:‘云何于食知量?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以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驕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于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聞法樂意 聽聞正法時,對于說法師和所說正法,有清凈正確的想念外,還必須澄清自己的心念,發(fā)起純正的聞法、意樂,即應該以無雜染心,無散亂心,去聽聞正法。 如《瑜伽師地論》三十八卷…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五)

    (六)進門 無論上班進辦公室的門,還是回家進自己的家門,進門的時候都要發(fā)愿:“愿一切眾生能夠進入解脫之門,進入解脫之城?!?解脫之城,也即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清凈佛剎。 &nbsp…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合掌的十六種含義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見面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語深,一句話乃至一個字,可能有無量的含義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五位百法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并且法相名詞多以萬計,更不容易從各個名相之間得到系統(tǒng)的認識。但是我們假若能夠從某些有系統(tǒng)性的名相去學習,而弄清楚其意義…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名義 隨煩惱,即隨從根本煩惱而起,故名隨煩惱。其義有二:一唯是慣惱分別差別義,即忿等十種,及忘念、不正知、放逸十三法,都是貪等根本煩惱的粗行差別分位上假立,依隨根本煩惱而起,…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修斷 一、所修勝行—六波羅蜜多 菩薩于諸行位中,修習無量法門,若隨類攝,六種波羅蜜多可以攝盡;所以六波羅蜜多,是菩薩的正道,也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如《解密經》經中佛告觀自在菩薩…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