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明:
宿命、天眼與漏盡三通在斷除煩惱的阿羅漢才可稱為三明。此三明是以智慧證得徹底究竟,清楚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通’只不過有此種能力罷了。
(1)、宿命通:具有三明六通的阿羅漢,他的宿命通不但很清楚的知道過去世的事,也能知其前因后果。
(2)、天眼通:具有三明六通的阿羅漢,他的天眼清凈,他能夠看到未來一切世的前因后果,稱為天眼明。
(3)、漏盡明:阿羅漢圣者知道自己斷除所有的煩惱,同時也知道他人的煩惱斷除了。有漏盡通一定有漏盡明。
經(jīng)典上常說,證悟阿羅漢的圣者有三明六通,但是慧解脫阿羅漢沒有具足三明六通,他只有漏盡明,因?yàn)樗麤]有宿命通與天眼通,只有漏盡通。凡夫也可從修學(xué)禪定中得到前五種神通。佛陀也有三明六通,與阿羅漢相比,佛陀的三明六通比較高明。另一方面,佛陀還有十八不共法,既是說佛陀成道,他所具有的能力與阿羅漢、凡夫是不一樣的。
(三)、十八不共法:
(1)、身無失:佛陀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圓滿之故,一切煩惱皆盡,是名身無失。
(2)、口無失:佛陀具無量之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雖眾生之機(jī)宜而使他們皆得證悟,是名口無失。
(3)、念無失:佛陀修諸甚深之禪定,心不散亂,于諸法之中心無所著,得第一一義之安穩(wěn),故名念無失。
佛陀身、口、意三業(yè)皆無過失;在日常生活中,佛陀的身口意行為一點(diǎn)也沒有過失;阿羅漢的行為就沒有那么清凈。經(jīng)上記載:有一個阿羅漢,他每天過一條河,河中有一位女河神,他每次要過河就說:‘小婢,請讓開,我要過河?!由褚詾檫@個阿羅漢輕視她,就去找佛陀論理。佛陀就問阿羅漢有說此話否?阿羅漢承認(rèn)有,佛陀就叫他向女河神道歉。阿羅漢對女河神道歉說:‘小婢,對不起?!瓉磉@位阿羅漢前五百世都是婆羅門出身,因?yàn)榉N姓高貴,故有傲慢的業(yè)習(xí)。雖然今世證悟了阿羅漢果,他沒有此煩惱,但業(yè)習(xí)尚存,這不妨礙他證悟,但口業(yè)還有過失。
(4)、無異想:佛陀對眾生一視同仁,沒有所謂的這個好,那個不好,平等普度,心無簡擇,是名無異想。阿羅漢還有分別,佛經(jīng)上有記載:佛陀的弟子須菩提尊者認(rèn)為:窮苦的人家,生活難以維持,沒有多余的飲食供養(yǎng)出家人,所以尊者專門乞富不乞貧,以免增加貧窮人家的負(fù)擔(dān);反觀大迦葉尊者卻認(rèn)為:出家的沙門,守道行法,是人間的福田,受人間的供養(yǎng),是給他們增長?;鄣臋C(jī)會,故尊者專門向貧窮人家化緣,免除他們將來貧困。須菩提與大迦葉尊者有分別眾生的因緣而度生,生起不平等之心。
(5)、無不定心:佛陀沒有出定或入定,行、往、坐、臥常在甚深的禪定中,是名無不定心。阿羅漢就有出定或是入定,他們?nèi)霚绫M定或出滅盡定。
(6)、無不知己舍:佛陀念念知道自己對一切法已經(jīng)沒有執(zhí)著,是名無不知己舍。
(7)、欲無減:佛陀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是名欲無減。
(8)、精進(jìn)無減:佛陀之身心,精進(jìn)滿足,常度一切眾生,無有休息,是名精進(jìn)無減。
(9)、念無減:佛陀時時刻刻都在正念中,是名念無減。
(10)、慧無減:佛陀具一切智慧,無時無刻不再觀照智慧中,是名慧無減。
(11)、解脫無減:佛陀時時刻刻都處在解脫之中,是名解脫無減。阿羅漢有時還會生起‘苦’的感受。
(12)、解脫知見無減:知道一切修行解脫之方法與道理,是名解脫知見無減。
(13)、一切身業(yè)隨智慧行:佛陀現(xiàn)三十二種好相,八十隨形好,調(diào)伏眾生,以智慧演說一切諸法,教化眾生使其解脫證果,是名一切身業(yè)隨智慧行。
(14)、一切口業(yè)隨智慧行:佛陀以微妙清凈之語隨智而轉(zhuǎn),化導(dǎo)利益一切眾生,是名一切口業(yè)隨智慧行。
(15)、一切意業(yè)隨智慧行:佛陀以清凈之意業(yè),隨智慧說種種法,滅除眾生的無名迷惑,是名一切意業(yè)隨智慧行。佛陀無時無刻都用智慧度化眾生;阿羅漢進(jìn)入滅盡定后就沒用智慧度化眾生了。
(16)、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佛陀以智慧照知過去所有一切法,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17)、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陀以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18)、智慧知現(xiàn)在世無礙:佛陀以智慧照知現(xiàn)在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現(xiàn)在世無礙。
此三種智慧稱為正遍知,既是一切無所不知;阿羅漢未必?zé)o所不知,而佛陀是無所不知,稱為一切智智。
四、總結(jié):
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滅,世間的一切都在因果之中,佛陀成佛也不離因果。我們凡夫要修行也和證果的圣人--初果、二果、三果及四果一樣,都在因緣之中。所謂覺悟解脫生死就是覺悟因緣法性本空,沒有自性,沒有我們所執(zhí)著的自體。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到一切法沒有自性時,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涅槃,所以說覺悟就是證悟到涅槃,并不是說有一個涅槃的境界可進(jìn)入,而是要發(fā)現(xiàn)到這世間的萬法本來就是涅槃相,這才是真正的覺悟。有很多人聽聞佛法后,認(rèn)為這個世間很苦惱,他想要到個沒有苦惱的地方去,就往此志向去追求,這是一種錯誤。真正的覺悟者,是要在世間的因緣法中去觀察,緣起性空,萬法無自性。因其本無自性,故無生滅可得,此就是所謂的涅槃。證果者涅槃之后,并沒有到另一個地方去,也沒有離開這個地方。他證悟到現(xiàn)前本來不生不滅--涅槃。修行者證悟涅槃后,就有所謂的果位。果位的圓滿與否,那要視其修行、利益眾生之行為、與他的福德圓滿程度來決定。覺悟到不生不滅的境界是一樣的,但是他的智慧與德行就不同。也因?yàn)槿绱?,在小乘佛教的國度里認(rèn)為佛陀與阿羅漢是一樣的,他們把佛陀稱為大阿羅漢。其實(shí)佛陀的智慧和德行與阿羅漢是決然不同的,這其中包括了十八不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