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悲傷之源就是“看不開”
人生總是充滿了變幻莫測,讓人在不經(jīng)意間迷失了自我。其實生活在這個塵世中的人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人生的風浪。
當我們在人生中真的遇到風浪的時候,如果我們選擇用認真的態(tài)度去面對它、解決它,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算是你人生中的風浪,只能稱它為你人生航海旅行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不僅它不會帶給你什么困惑和壓力,反而會讓你覺得這趟人生旅行很刺激、很過癮、充滿了挑戰(zhàn)性,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旅程。
具有多疑心態(tài)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象”把生活中發(fā)生的無關事件湊合在一起,或者無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來證實自己的成見,于是就把別人無意的行為表現(xiàn)誤解為對自己懷有敵意,沒有足夠根據(jù)就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以致與人產(chǎn)生隔閡,在人際交往中自掘鴻溝,嚴重時還有可能反目成仇。
不要太過留意朋友的話,別去猜疑他們是否有惡意。多些去和朋友溝通,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想想自己這種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等,以下是醫(yī)學角度的解決方法,你可以試著矯正:
多疑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往往和消極的暗示有關。首先,你要認識到無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后果。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yè)。”我們認識了多疑的危害,就要果斷地克服多疑,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要用高度的理智、寬闊的胸懷、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只要我們心廣大如天地,虛曠如日月,就不會為這些小事而斤斤計較,無端猜疑了。
其次,當你猜疑別人看不起你,對你撒謊,在背后說你壞話時,你心里可以不斷反復地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會對我撒謊”、“他不會說我壞話”、“他不會看不起我”、“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討厭猜疑”、“我不該猜疑這些”等等。這樣反復多次地默念,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學家證明,從心理上厭惡它,在觀念和行動上也就隨心理的變化而放棄它。
再者,你還可以與他人加強交流,坦率地、誠懇地把猜疑問題提出來,心平氣和地談一談,只要你以誠相見,襟懷坦白,相信疑團會解開的。
人生在世,要想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或失意。其實,身處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時間負面情緒的困擾會使人沮喪抑郁,同時也會嚴重干擾我們的生活。學會安慰自己,遇事看得開,能使自己從困境中得到解脫,使人活得輕松,生活也會有滋有味。我們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想法也會各異,若總是看陰暗面,那么芝麻大的小事也會看得比磨盤還大,自己也會被壓得喘不上氣。遇事如果能想得開,處事也許就會應變自如,相信沒有爬不過去的山,失意時提醒自己振作,痛苦時可以自己尋找歡愉。
天地只在心間,心寬天地闊
人生在世界上煩惱的事情很多,譬如我們身體上有老病死的煩惱,心理上有貪嗔癡的煩惱,我們的煩惱真有如大海的深廣、樹林的茂密,起惑造業(yè),流轉生死,皆由煩惱所致。
人生一世無非三餐一宿,其實所謂的理想和志愿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的,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簡單,不應該拋開現(xiàn)實去追求幻想中的美好,而要體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這種平靜的樸實,其實能夠吃飽喝足已經(jīng)是上天最大的厚愛了,多少人連一日三餐都沒保障啊,雖然成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只有一瞬間的喜悅,而大多數(shù)的時間是平凡如常,我們不能只看到瞬間的喜悅而去不遺余力地追求,而忘記了在漫長的創(chuàng)業(yè)旅途中讓自己一路開心,不要做一個孤獨寂寞的成功者,這樣即使成功也沒有意思,要成為一個平凡樸實的大眾英雄,從枯燥和苦悶中掙脫出來,哪怕是一個微笑,都會讓生命變得精彩。
“心底無私天地寬”,這應該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上加難。當今世界,文章里常常是陽春白雪,天高海闊,高山流水,淡泊明志,但有寬廣心胸的人實在不多,人生來似乎就為了一個“爭”字,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可爭來爭去,人活了一輩子,都要奔著一個地方去,生死之局無人可逃,所以人的重要一關是要看透生死,渡生死河至涅槃岸,但真正能悟道的,堪破生死的人卻寥寥無幾。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錄著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如果劉禪果真按照遺詔的要求去做了,恐怕三國一統(tǒng)的就不是司馬氏了。“心底無私天地寬”即便很難,但總應做點什么,哪怕只是一點點的“無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私心,人皆有之,只要做到心底無私,問心無愧,凡事都為他人著想,不求做個圣人,做好一個凡人足矣。人生活在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擁有了真誠、善良和寬容,就會發(fā)現(xiàn),天地之大,廣闊無垠。
世人紛擾為利,我自寬心自持
放寬心胸,像大海容納百川,像虛空容納萬物;凡事包容它,不要負擔它,自然就能消除壓力。
拋棄名利,寬心自待的重要一點是來自于心態(tài)的平和,因為心態(tài)平和的人能把事情看開、看淡。因為大多時候,不是外界的名利束縛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的心將我們自己框死。所以,要善于解放自己的心靈,讓自己跳出名利的圈子,從而使心境恬靜一點、灑脫一點。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籽吧!好難看啊!”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道。“沒關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fā)不了芽。”師父說,“隨性!”小和尚撒完種子后,發(fā)現(xiàn)飛來幾只小鳥啄食他剛撒下的種子。“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要命。“沒關系!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沖進禪房大喊:“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沖走了!”,“沖到哪兒,就能在哪兒發(fā)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枯黃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小草苗。一些原來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頭:“隨喜!”
?“隨性、隨遇、隨緣、隨喜”概括了人生中多少自然規(guī)律,多少人生智慧!一切自然隨意,不為名利所擾,人生中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東西可以讓你寢食難安、愁眉不展?! ?/span>
有一天,煩惱的少年來到一個山腳下。只見一片綠草叢中,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橫笛,逍遙自在。
煩惱的少年看到了很是奇怪,走上前去詢問:“你能教給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
“解脫煩惱?嘻嘻!你學我吧,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煩惱都沒有了。”牧童說。
煩惱的少年試了一下,沒什么改變,他還是不快樂。
于是,他又繼續(xù)尋找。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河邊。岸上垂柳成蔭,一位老翁坐在柳蔭下,手持一根釣魚竿,正在垂釣。他神情怡然,自得其樂。
煩惱的少年又走上前去問老翁:“老翁,您能賜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
老翁看了一眼煩惱的少年,慢聲慢氣地說:“來吧,孩子,跟我一起釣魚,保管你沒有煩惱。”
煩惱的少年試了試,不靈。
于是,他又繼續(xù)尋找。不久,他路遇兩位在路邊石板上下棋的老人,他們怡然自得,煩惱的少年又走上前去尋求解脫之法。
“喔,可憐的孩子,你繼續(xù)向前走吧,前面有一座方寸山,山上有一個靈臺洞,洞內(nèi)有一位老人,他會教給你解脫之法的。”老人們一邊說一邊下著棋。
煩惱的少年謝過下棋的老者,繼續(xù)向前走。
到了方寸山靈臺洞,果然見一長髯老者獨坐其中。
煩惱的少年長揖一禮,向老人說明來意。
老人微笑著摸摸長髯,問道:“這么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對對對!懇請前輩不吝賜教,指點迷津。”煩惱的少年說。
老人答道:“請回答我的提問。”
“有誰捆住你了嗎?”老人問。
“……沒有。”煩惱的少年先是愕然,而后回答。
“既然沒有人捆住你,又談何解脫呢?”老人說完,摸著長髯,大笑而去。
煩惱的少年愣了一下,想了想,有些明白了:是啊!又沒有任何人捆住自己,我又何須尋找解脫之法呢?我這不是自尋煩惱,自己捆住自己了嗎?
人們看慣了日升月落,春秋更替,習慣了一年四季的冷暖現(xiàn)象,卻很難看淡人間的悲歡離合、情仇恩怨,更難將傷心難過看得風輕云淡。也許我們無法選擇人生的際遇,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人和事,我們也無法讓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不再去追求名和利,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平淡地看待紛紛擾擾的名和利,放寬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的種種經(jīng)歷。
曾經(jīng)看到那些假日垂釣者,一大早出門,夕陽之下拎著空空的魚簍回家的時候,仍是一路歡歌,不禁訝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卻一無所獲,怎么還可以這般快樂滿懷?給我的回答卻是:魚不咬我的鉤那是它的事,我卻釣上來一天的快樂!對釣魚的人來說,原來最好的那條魚便是快樂。
人生是一次遠航,不論怎樣努力,我們都看不到盡頭。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也許會遇到許許多多挫折與失敗,包括朋友的猜忌與誤解,生活中的種種無奈、冷遇和事業(yè)的磨練與打擊,都會將我們近乎頹廢的身體沉沉地壓下去,甚至無力抗拒。也許我們彷徨無助的心靈只需要一句安慰,一句鼓勵,但是我們更應該給自己一個永恒的榜樣——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