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①,應(yīng)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②,我皆令入無余涅槃③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shí)無眾生得滅度者?!薄昂我怨剩俊薄绊毱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④,即非菩薩?!?/p>
【注釋】
①摩訶(hē)薩:即摩訶薩堙,摩訶,就是大,前人曰:“心量廣大,不可測量,乃是大悟人也?!迸f譯大心、大眾生,新譯大有情,就是菩薩的另一種尊稱。
②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佛教認(rèn)為眾生的各種形態(tài)和境界。
③涅槃(niè pán):梵語,也譯作泥洹、泥畔等,意為滅度、寂滅、不生、安樂、清凈、解脫、圓寂等,總之是指達(dá)到了佛的無念想、無煩惱境界。
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在佛教中叫“我人四相”,指還沒有悟道成佛的各種執(zhí)著。
【譯文】
于是佛告訴須菩提:“大菩薩應(yīng)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的心,如卵生的鳥蟲,如胎生的人獸,如濕生的水中動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類欲界眾生,愛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眾生雖然已經(jīng)沒有愛欲心,但是還有色相,如無色界天眾生不但沒有情欲,并且已經(jīng)空無色身;如有想天眾生唯存一念;如無想天眾生連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動;如非有想非無想天眾生心境寂然不動,而又不像木石那么無知;等等。他們都是虛妄不實(shí)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們?nèi)胗诓簧粶绲木辰?,而滅除妄心。像這樣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的眾生,然而實(shí)際上,妄心虛幻有,眾生也是虛幻有,本來不生不滅,不待降伏,也不待滅度,沒有任何眾生得以滅度。你知道為什么嗎?須菩提,凡是可以證“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樂,讓自身意識到“我”的存在,如果沒有“我”,就不會感受痛苦、快樂。其他如救濟(jì)窮困、慈心不殺、發(fā)菩提心等都足以證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滅境界、無上正等正覺都是“我”所要證取的。如果菩薩有妄心待降伏,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待滅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夠領(lǐng)悟道理,能夠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領(lǐng)悟了煩惱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動物只有一點(diǎn)點(diǎn)領(lǐng)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薩心存少悟,以為所悟?yàn)閷?shí)有,雖然不取我相,卻有人相。凡是可以證取的境界和能夠領(lǐng)悟道理證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還有分別一切境界和眾生的“覺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覺知,不論入地獄、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薩、做佛,都念念相隨,有很多修行人證到這一靈明覺知,以為悟道了,當(dāng)知這是眾生相。如果菩薩以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覺知,就是有眾生相。顯現(xiàn)這一覺知的,有人稱之為本體、上帝、天主,有人稱之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來藏,等等,如果菩薩以為我相、人相、眾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滅體正好落在壽者相,這是根本大無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壽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樂,然后想要離苦得樂。那么,他就還沒有如實(shí)領(lǐng)悟如來所護(hù)念所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他就不叫做菩薩,還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