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與金堂寺
李厚之張會鑒印光大師是陜西合陽人,姓趙,諱圣量,字印光。21歲時,投終南蓮花洞寺出家。剃染后,即來安康雙溪寺依海定律師受具足戒,學(xué)習(xí)戒律。因為病目,在雙溪寺下院金堂寺開始修習(xí)凈土,一心念佛,漸入光明境。目愈后,即辭本師往紅螺山資福寺專修凈土,修法有得,凈業(yè)大進(jìn),遂移錫江浙地方,勵志精修,弘揚(yáng)凈土,逐成凈土大德而為蓮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實肇始于金堂寺,而這一段公案,竟湮滅了一百余年,不為人知。
據(jù)清康熙《興安州志》云:“金堂寺,在南山下,久廢,新建禪院?!薄吨乩m(xù)興安府志》亦云:“金堂寺,宋嘉定六年(1213)建,”可見其建寺時間之久遠(yuǎn)。金堂寺與雙溪寺,都是佛教臨濟(jì)宗禪院,據(jù)關(guān)南書院山長凌濟(jì)瀾說:嘉慶初,二寺相掉換,金堂寺遂為雙溪寺之下院,又稱別院?!吨乩m(xù)府志》在介紹雙溪寺時也說:“嘉慶初,與僧居之金堂寺相掉換,遂為禪林大寺。僧等迎四川雙桂堂大德日杲禪師來寺任主持,增建佛殿,傳戒授徒,制定禪林規(guī)約,佛教大興”。道光十三年總兵張起鰲重修雙溪、金堂二寺,知府鮑珊在《僧修雙溪禪林古寺碑記》說:“悉恢郭其制而壯麗其觀”。大和尚于是分職宏宗,是為方丈,由空際任主持,海定充律師,海珠當(dāng)監(jiān)院?!拔┦敲叨?zé)愈重,寺愈大而僧愈多?!比贞揭猜曂章。h(yuǎn)近皆知。
光緒五年(1879),日杲圓寂,海珠充任方丈,繼承師志,傳戒授徒,隨緣說法,四方之比丘尼、優(yōu)婆塞以及沙彌眾生紛紛來歸,人為之滿,于是遷本寺僧暫居金堂寺別院,雙溪寺則專接納天下僧眾。約在光緒八年前后,印光大師聞雙溪寺之名,即辭本師來安康從海定律師依戒法規(guī)定受佛教戒律。時安康亢旱不雨,連年報欠,饑饉遍野。方丈海珠號召僧眾自救,親率寺僧于金堂寺隙地鑿井而飲,耕地而食。印光與僧眾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從不叫苦,很得其師憐愛。
光緒九年四月初八佛誕之日,海珠于雙溪寺開戒期,前數(shù)月,自遠(yuǎn)方而來者絡(luò)繹不絕,因印光善書,凡戒期中所有寫法事宜,悉令印光代作。戒期中往來僧眾多至數(shù)千人,寺內(nèi)繁雜,其師即遣印光到金堂寺下院書寫。一份《禪林規(guī)約》就有二千余字,數(shù)千份規(guī)約,逼使印光日夜不得停筆。寫字過多,兩目盡赤,幾乎失明。幸而海定律師藏有《龍舒凈土文》一卷,愛徒心切,即取出讓印光讀此凈土文。印光讀后而知念佛往生凈土法門,能除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實為了生脫死之要道。據(jù)《蓮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傳略》云:“因此目病,乃悟身為苦本,即于閑時,專念佛號。夜眾睡后,復(fù)坐起坐念佛,即寫字時,亦心不離佛。故雖力疾書寫,仍能勉強(qiáng)支持。即戒期中寫事完畢,而目亦全愈?!?/p>
從此以后,印光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可去五濁,可療眼疾,于是一心以凈土為歸,即是造端于金堂寺也。印光在雙溪寺依海定律師受具足戒,功德圓滿,取得正式僧人資格。因慕凈土,聞紅螺山資福寺為專修凈土道場,遂于光緒十二年(1886)辭師而往,離開安康,《重續(xù)興安府志》說:“海內(nèi)大德印光法師,持雙溪寺度牒及日杲禪師所辟之宗派,布遍全國”,遂成為凈土宗(即蓮宗)第十三代祖師。
印光大師離開安康后,民間即傳“上院受戒,下院念佛”之謠,竟為一時之口語。為了紀(jì)念大師在金堂寺造端凈土,遂將金堂禪院改為凈土道場,專講凈土法門,弘揚(yáng)一心念佛功德。由于印光大師的言傳身教,凈土法門又簡單易行,因此廣泛流行,至今不衰。
原載2005年6月3日《安康日報》